
1946年的老北京:俯瞰整个紫禁城。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1946年的老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和远处的华表。金水桥分为内外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1946年的老北京:经过岁月洗礼后的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1946年的老北京:紫禁城的角楼和结冰的护城河水。在紫禁城中,共有四城门,南面的午门,还有东华门,西华门和北面的神武门,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周围环绕着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这些玲珑多姿,绚丽多彩的角楼,为明代建筑,至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

1946年的老北京:冷清的太和门外长满了野草。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是自天安门南侧向北进紫禁城时经过的第四道门(前三道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

1946年的老北京:太和殿稀少的游客。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1946年的老北京:瀛台俯瞰。瀛台,又名趯台,是位于中南海南海中的仙岛皇宫。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曾两次修建,是帝王、后妃的听政、避暑和居住地。因其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故名瀛台。

1946年的老北京:北海门前的国军官兵。

1946年的老北京:紫禁城附近的街景一角。

1946年北京城前史老照片:图为北京的古城墙,尽管长满了杂草可是还是颇有前史感。

1946年北京城前史老照片:图为城墙上的谯楼 ,看起来宏伟大气。

1946年北京城前史老照片:学生出行,穿着一致队伍整齐划一。

1946年北京城前史老照片:老北京城雪景,北京城的中轴线,一线将北京城一分为二。

1946年北京城前史老照片:很远处依稀可见的颐和园白塔,是北京非常有名的景点。

1946年北京城前史老照片:图为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一股沧桑的气味扑面而来。

1946年北京城前史老照片:图为故宫三大殿 ,看起来有点沧桑。

1946年北京城前史老照片:高处瞭望故宫三大殿,气势磅礴。

1946年北京城前史老照片:图为前门大街,都是两三层的小平房,生活节奏慢。

1946年北京城前史老照片:天安门城楼,看起来现已非常的老旧,现在的城墙都现已翻新过,尽管更华丽了,可是少了点前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