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傻了 汽车根本不用"贴膜" 这就是奸商的阴谋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曝光台 2010-07-12 来源:autohom 作者:蔡怡 【】 浏览:855

[导读]相信对于“汽车贴膜”,消费者并不陌生。这在中国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新车用户购完车后的必修课。相应的汽车4S店和经销商也是以送各式各样的原装膜来回馈客户,而在各种汽车装潢店内,贴膜是其核心且盈利颇多的业务之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汽车贴膜行业生生不息,但事实上有多少消费者真正了解“汽车贴膜”?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消费者解读盛行在中国的“汽车贴膜”。

一:汽车贴膜的背景

首先,我们不妨从源头来阐述下这个行业的由来以及相关背景。

汽车贴膜的概念最先兴起于欧美国家,早期欧美国家的贴膜行业主要服务于工业领域,之后发展到民用建筑领域。直到90年代初,才走入汽车消费市场,但当时的汽车贴膜是划分在玻璃贴膜一类中的,属于衍生产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欧美国家逐步普及,使得这个衍生产品的市场空前庞大,遂在无形中成就了这么一个专门服务于汽车领域的贴膜行业。

那么,中国作为目前最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汽车贴膜”行业是何时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呢?据相关资料,汽车贴膜正式进入中国是在1998年,当时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很低,汽车对于寻常百姓依旧属于奢侈品,多数人因此忽略了贴膜这样一项汽车消费。在近十年中,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呈几何线性数增长,多数消费者对自己的爱车更是保护有加,此时,各种汽车服务也就应运而生,而汽车贴膜就是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项。

二:混乱的汽车贴膜市场

简单交代完汽车贴膜的由来和背景后,我们就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来看看这个进入中国短短数十年的产业的市场究竟是怎样的。

稍有关注过汽车的人想必对这方面都略有耳闻,国内涉及汽车贴膜的品牌多达数千种,大多数品牌标榜着“全进口”以及能达到某些特殊的效果来吸引消费者,各大厂家也通过遍地的宣传来推广自己的各种新产品。而与之相匹配的就是消费者腰包的一次次放血。

对于汽车贴膜,我们常见的宣传效果主要有“防爆”、“隔热”、“控光”、“密闭保护隐私”等等。其价格也是根据不同效果分低中高三个层次,从几百至上万不等。出于国人特殊的消费心理,一般消费者会尽自己能力选择尽量高层次的贴膜,通俗说,就是尽可能选贵的。毕竟,汽车对于多数人来说,依旧属于大件高档消费品,爱车之心人皆有之。

接下来我们就从汽车贴膜的技术层面以及制作工艺来简单分析下:

上文提及到汽车贴膜源于玻璃贴膜,在90年代投入到汽车市场的实践领域,但事实上,汽车贴膜的技术水平极低,毫不夸张地说,直至今日,汽车贴膜的技术换代和更新水平相比起90年代并无实质的突破。由于贴膜在工业和建筑领域的优先使用,使得其技术早在80年代就基本成型。那么,一张看似简单的贴膜是怎么制成的呢?答案很简单,通俗来说就是化学合成材料,通过机器热冲压就能出厂,价格也是以吨来计算的。至于那些厂商所谓的能阻挡多少比例的紫外线,达到多少折光率等技术参数,在制作工艺上完全就是通过添加不同成分的涂层或合成树脂来实现,其综合成本最多不超过一百元,大规模生产门槛低,如果愿意,在家即可以购置设备大量生产。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原材料还是制作工艺,汽车贴膜实在不属于高端技术产品,更没有理由用各种噱头来误导消费者的不必要消费

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市场中存在的汽车贴膜品牌多达千种,但实际上国际上出现的正规的玻璃贴膜品牌也不会超过20个。假冒品牌充斥国内市场,且多以“进口”来为自己正身份,导致市场混乱,品质参差不齐。原因很简单,其一就是上文所述的制作工艺门槛低,大规模生产不存在任何难度;其二,便是其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暴利。

之前曾提及汽车贴膜的综合成本不超过一百元,而流入市场后,消费者却要为此付出比成本高百倍甚至更高的代价。其利润空间已然超越了汽车本身。因此对于不少经销商以送某品牌的贴膜来抵消优惠的做法,消费者要三思。

而在这复杂的贴膜市场暴利链条的背后,是行业标准的缺失是监管措施的不力。处于链条底层的消费者,更是对此要擦亮双眼,避免盲目和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三:起死回生的“高新技术”产业

或许有些人还不了解这么一个事实:普遍在国外,汽车贴膜是被依法取缔的政府限制和禁止私家车贴膜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汽车贴膜企业属于化工中度污染行业,出于环保的要求,国外对其限制和禁止;其二是由于随着汽车贴膜的不断盛行,因此而生的汽车犯罪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明显增加。

我们先谈前者,单从行业定义来看,汽车贴膜属于环境污染的重点单位,配合上国外强有力的法律制约,使得汽车贴膜产业在国外寸步难行,奄奄一息。但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汽车的普及,不少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汽车贴膜企业又如沐春分,一下拥有了大量的订单和市场,起死回生。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势如破竹地大规模投厂。

而这也恰好满足了不少地区招商引资的要求,由于是作为新行业进入中国,因而不少地方政府均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名义引入,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着实让人可笑和不解。

四: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销售商总结的贴膜优点如下:

1、紫外线阻隔率:一般隔热防爆膜的紫外线阻隔率只有40%,

2、隔热率:汽车膜通过反射可见光和吸收红外线的热能达到阻隔热量的作用,一般优质的隔热膜隔热率在40%。

3、可见光反射率:汽车膜在反射可见光的同时还能反射部分热量,并保持车内私密性。

4、可以防止"高速抛物"的危险。

我们不能否定汽车贴膜给汽车带来的一定实际效果,增加隐私性或是一定程度的隔热控光防爆,确实方便了车主及乘客。但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权衡利弊关系时候,必须要把行车安全优先考虑。

从消费者的立场上来看,私家车贴膜舒适自己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汽车作为公共场合活动的工具,理应是没有隐私可言的。

上文说到国外之所以严格限制禁止汽车贴膜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汽车贴膜后,汽车犯罪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数量明显上升。在国外,由于武器和汽车的普及,使得交警的执法难度大大增加,倘若汽车贴膜,而警察执法时无法分辨出车内的具体情况,遇到突然袭击就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了警察的生命安全,因此,国外交警在执法时享有一定的视具体情况暴力征服的权力。

反观国内,虽然尚不存在武器泛滥现象,警察执法风险相对一定程度地降低,但依旧存在利用汽车进行的绑架抢劫等恶性犯罪,试想如果犯罪车辆贴膜,车内受害人无法求救,车外的行人也无法清楚地目击车内犯罪情况,及时报警。这给后期的刑侦取证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而贴膜带来最为普遍的弊端就是影响了驾驶者的视线和视野,为交通事故埋下了隐患。简单例子就如堵车或等红灯,跟在贴膜的汽车后面,就如同眼前是一堵活动的墙,只能根据前车的刹车灯行事,而不能通过前车车窗预估道路情况,而刹车灯没有急刹车和慢刹车之分,如果出现意外,追尾的可能性极大。

在此不免联想到之前在北京的暴雨,试想,如果汽车贴膜甚至是防爆膜的话,在水中即使使用破窗器,那时车窗虽然碎了,但是由于膜的存在使得玻璃依旧黏在一起,妨碍了车内人员的逃生。

甚至有些车主为求效果为自己的爱车贴镜面太阳膜这类产品,殊不知,在强烈阳光下,太阳膜会反光,影响了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安全隐患。

开头曾涉及到市场上大部分汽车贴膜均是机内生产,品质参差不齐。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据报道曾有消费者为爱车贴膜后发生车窗爆裂的现象而去4S店索赔,但最终检测结果为车窗贴膜的品质过于劣质而导致的这些不必要的损失。

综上种种看来,我始终认为汽车贴膜的弊大于利。

五:相关措施

其实中国早在2004年10月份就规定: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允许小于70%,所有车窗玻璃不允许张贴镜面反光遮阳膜。

2005年,上海市明文规定,禁止在机动车车窗上贴膜,并禁止私家车在前挡风玻璃和驾驶席周围贴膜,否则年检时不能通过。而北京、广东、江苏等地也开始逐步限制对汽车玻璃进行贴膜。

由此可见,国家对此还是予以了一定的重视。但为何汽车贴膜的现象依旧屡禁不止呢?实际上还是执行力和监管上的不作为,使得大多数厂商屡屡打政策的擦边球,通过偷梁换柱声称自己的薄膜达到了法定门槛,而源于混乱的汽车贴膜市场以及其背后巨大利益的驱使让多数厂商活力犹在。

事实上,多数汽车厂家对于汽车玻璃的制造和研发也是煞费苦心,原厂的玻璃基本已经能满足日常的隔热控光和防爆等作用。从这方面来说,再去贴层膜也尚无必要。反观市场,消费者依旧对此乐此不疲,明确地说,汽车贴膜纯属个人行为,他人无权干涉,但在此提醒各位车主,即使铁了心要贴膜,也尽量贴通透性高的淡色膜。

结语:公安部交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占世界汽车总量的15%。却离成熟的汽车社会差之甚远。盛行中国数十年的“汽车贴膜”何时才能告别中国,这需要政府的政策和市场的监管,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为此是否愿意付诸行动。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女性克星”乳腺癌的12个谣言 下一篇海克斯科技?奶茶没奶、喝一杯正..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