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录取确认书背后有何猫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专栏 2015-07-26 来源:搜狐网 作者:佚名 【】 浏览:620

导语: 据23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江津文科状元阳阳因和复旦招生组老师签署“确认书”却未被录取,从而错过理想高校。“确认书”能确认阳阳最终会被复旦录取吗?如果能,阳阳为何与理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如果不能,签了又有什么用?

“确认书”是“预录取协议”的翻版

 还记得几年前兴风作浪掀起口水战的“预录取协议”吗?“确认书”其实就是它的进化版。

  “预录取协议”是指在真正录取前,各校承诺,考生只要签了协议,并把协议学校填写为第一志愿,就可以顺利进入那所大学。下图就是北京大学曾被曝出的“预录取协议”。

曾经使用预录取协议的学校不少,而且多是顶尖学校(也就是说你成绩越高被坑的概率越大)。据媒体统计:2011年,使用预录取协议的主要是内地9所顶尖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通过上面报纸截图可以看出,复旦早在09年就开始跟考生们签“预录取协议”了。对于协议是否有效?当年复旦大学重庆招生组负责人对重庆晚报的记者说,这份“预录取”协议书上,加盖了复旦大学的公章,如签了协议不录取,复旦愿意承担法律责任。这位人士同时表示,他们当然只与很优秀的学生签协议。推出“预录取”,完全是为考生着想,将考生的志愿风险减为零。

然而,2012年教育部下发的“十不准”禁令中提出:“严禁高等学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签订‘预录取协议’”。于是这份协议经过华丽转身,“进化”我们今天看到的“确认书”。

 既然协议是“完全为了考生着想”,教育部为什么要禁止呢?协议也好,确认书也罢,真像招生组老师说的那么善意美好吗?

“协议”和“确认书”一样,什么都保证不了

 第一:任何“协议”或“确认书“都不能保证你一定会被录取。

 类似这次阳阳因“确认书”与理想学校失之交臂的案例并不少。2011年7月,安徽无为县的7名高分考生无一被录取,就是“预录取”惹的祸。据学生家长喻先生说,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女儿和南京大学签订了一份预录取协议,承诺第一批次A志愿填报南京大学,学校就能保证录取她。南京大学招生办的梁老师当时说:“我们保证能收你。”

 但是,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文理科一本批次的结果出来之后,喻先生的女儿并没有被南京大学录取。而和她有同样遭遇的,在无为县有7名学生。

  签了“确认书”或“预录取”协议却不录取,是因为学校根本没有这个权力。

  阳阳签署的“确认书”上写着:经招生组专家审核,确定你为复旦大学2015年“优秀推荐生”,推荐专业:社会科学试验班和中国语言文学类。优秀推荐生,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调档线者,将择优录取到上述专业(类)之一。

  注意协议中写到,择优录取的条件是“且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调档线”。但签协议的时候,调档线是没有公布的。通过确认书上的电话,阳阳联系上复旦大学招生组,对方调查后告诉阳阳,录取时由于系统里没能调到阳阳的档案,导致未能录取她。《重庆市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办法》规定,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为: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按照志愿顺序进行投档,本科批次总分(统考成绩+附加分)相同情况下,依次比较综合、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投档。阳阳与另一名考生总分相同,但文综分数偏低导致未能投档。也就是说,录谁不录谁,还是分数说了算。

  第二:签了“确认书”未被录取,学校不担责

  重庆晚报律师团成员陈锐伟认为,这样的“确认书”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教育专家熊丙奇也说“预录取承诺是不能轻易做出的。”,所谓承诺的意思是“你一定会被我们录取。”让考生和家长吃个定心丸。但学校可以随时撤销承诺而不用担负任何法律责任。阳阳的班主任刘老师也对记者表示,从“确认书”上的文字来看,规避了学校所有责任。

  第三:“确认书”其实就是变相抢生源

  一业内人士表示,这类“预录取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是高校生源大战中“无规则竞争”的产物,是名校圈定高分考生的重要手段,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为了得到满意的生源,不少高校都在打擦边球。”山东济南一家高校招生人员表示,优质生源总是稀缺的,为了早点将这些学生揽入怀中,一些高校的做法确实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招生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在美国,一名学生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拿到若干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被录取的专业、大学提供的教育服务,诸如奖学金等进行选择确认。大学不会指责其他大学抢走“自己的新生”。不仅招生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就是在求学过程中,也可自由转学。这是用教育质量和服务来吸引学生进行选择,这才是抢生源的高境界。

  我国的录取制度不同,高校在集中录取阶段,没有招生自主权,只能根据学生填报志愿情况,对地方教育考试部门投档进来的学生进行录取,这样一来,高校无法在招生录取阶段作出承诺,学生能否被某大学、专业录取,要根据投档情况而定。而由于学生不是事先拿到录取通知书再选择一所学校,能否被录取都存在变数。

  由此可见,目前高校的恶性竞争,是大学自主招生需求与录取制度约束制造的冲突所致。要形成高校的良性竞争,必须落实高校自主招生,建立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每所大学招生的标准各不相同,不会只盯着高分学生,而且,大学有更开放的心态,不是用违规手段限制或者干扰学生的选择,而是会集中精力办好学校,吸引学生选择。

  简单地说,如果一名考生能同时收到两所学校的通知书,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在问题解决之前,提醒容易“中枪”的高分考生,就算签了这种协议,也要留个心眼,通过分数与历年招生情况详细比对。即使第一志愿填了协议书签约的学校,后面的平行志愿也要认真填写,切不可马虎大意,错失被录取的机会。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外汇储备锐减 1月少千亿 下一篇僵尸肉销往全国 背后的食品腐败知..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