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7世纪中外交流及影响深远
>首页 -> 社会专题 -> 历史天空 [ 录入者:佚名 | 时间:2019-12-04 | 作者:辛梅姼 | 来源:微信 | 浏览:1224次 ] 改变字体:【

2017年高考全国1卷小论文题分析

1、2011年以来作为历年新课程历史高考改革的创新之作,每年的41题形式多样,花样翻新。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这一题,除题序由41题变为42题外,未再变脸,但仍稳中有变,亮点突出。

2、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作答思路

鉴于国家考试中心颁发的参考答案中只提出了答题的基本要求,各省在高考阅卷中制定的评分细节也不尽相同。笔者尝试着提供如下参考答案,抛砖引玉。

示例一 (比较共同点)

论题:14~17世纪,中国与西方都处于重大社会转型时期,并反映出一定的共性。

阐述:经济上,都重视工商业的发展,白银货币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都面临严重危机。中国李贽黄宗羲等人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等思想;西欧一些国家则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逐步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思想上,都出现了启蒙思想。中国出现了反专制民主启蒙思想,西方有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和近代科技的出现;对外关系上,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一时期,中国郑和下西洋,西方哥伦布航行美洲,中外交流加强。

综上所述,14~17世纪,中国与西方都处于重大社会转型时期,并反映出一定的共性,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示例二 (比较不同点:经济角度——史实+评价)

论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东西方新航路。

阐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均发生在15世纪,前者比后者早近100年,郑和的船队船只多,船体大,比较先进;哥伦布船队船只少,船体小,相对落后。郑和下西洋与所到各国和平交往,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屠杀和掠夺。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欧;明朝着力以和平方式处理对外关系,西欧国家则更多采用暴力和战争,同一时期的两种航海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影响。

示例三 (比较不同点:科技角度——史实+原因)

论题:14~17世纪,东西方科技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阐述:16世纪,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同一时期,西方近代科技产生。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我国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反映了传统科技的总结。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是近代科技的反应。

东西方科技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是不同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统治达到顶峰;西欧则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

示例四 (中外互动:中外交流角度——史实+影响)

论题:14~17世纪中外交流及影响深远。

阐述:14~15世纪,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到达美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由此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中国,与中国官员徐光启等人合作,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17世纪,由于对中国丝织品、瓷器等需求,西方殖民者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向中国。英国在印度和北美殖民扩张;荷兰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国的朱子学说在日本成为显学,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中外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但西方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等地带来了灾难和破坏。

3、我们怎么办?以不变应万变!结合题意,寻找某些知识点的异同!

一、解答小论文试题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历史小论文试题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回答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文章应体现论说文的基本要素,观点要鲜明,中心要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论据要充分,有理有据;论证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

2.史论结合原则。历史小论文试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性,不论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因此,历史小论文不管是评述题,还是论证题,都应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要有史有论。

3.精炼性原则。历史小论文试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这就要求考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后,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二、针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复习策略

1.优化题型专项分析

教师可以结合高考真题,就小论文题型的基本类型、命题特点、考查思路与价值、基本答题要领与规范、历年评分标准与范文、可能命题视角与趋势等进行分析与指导。首先,对于历史小论文题型的解答要求,教师必须强调,既要符合写“论文”的一般要求,即必须具备小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又要体现“历史味”,要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力求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题目的训练与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举例论证、分析论证、引证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等方法。第三,教师要相机给学生传授不同类型小论文题型的答题要领与技巧。比如,史料题的答题要领是:论题新,论点明,论据实,论证密。史论题的答题要诀是:先表态,得观点分;想论点,得分论点分;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作结论,得整体印象分;排好版,注意逻辑联系。小论文题型的答题要力求实现试题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结合、具体史料与宏观背景的结合、论点与论据的结合以及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2.深化答题标准解读

历年高考小论文题型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的解析,对于提升小论文题型复习效益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通过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的解读,可以使学生对小论文题型的要求与解答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训练与强化学生学习。比如,自2011 年起,小论文题阅卷更细化结构层次评分。具体标准为:前结构层次:考生完全读不懂材料,不能提供一个有效信息者,得0 分;单点结构层次:参考答案提供了6 个有效信息点,考生只要答对其中一个,就可以得1 分;多点结构层次:参考答案提供了6 个有效信息点,考生答对了几个给几分;关联结构层次:参考答案的第二层次提供了3 个结论,任何一个结论都是在第二层次的6个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考生只要能答出其中一个结论就可以得3- 4 分;抽象拓展层次:考生能够回答出第二层次的3 个结论,表明对整个近代经济生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可以得5- 6 分。可以看出,这些权威参照,对学生的帮助意义是明显的。 

3.量化范文借鉴意义

历年考生答卷范文的布局、论述形式及得分对学生解答的借鉴意义很明显,尤其是低分和高分卷的教训与经验,是复习时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的重要资源。

以2011 年小论文题为例,得0- 2 分卷的考生答卷:新的生产方式在一天天地被发现和利用,于是人们抛弃了旧的生产方式。但旧的生产方式又拉着人们的经济,因为他们被抛弃,带来了相对严重的经济问题。所以旧生产方式不容抛弃,历史还应当有它的支持。该类低分卷的主要问题在于:审题不清,行文没按要求,体现在仅有论点但无论据,而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思维混乱、辞不达意等。

得8-12分卷的考生答卷:(见上面优秀参考卷)该类高分卷的经验在于:在总体布局上,思路清晰,能有序且逐层展开,先总论表明观点,再分论展开,最后尾论升华点题;在具体内容上,逻辑性强,能基于问题有效提取材料观点,并能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较好地做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并且在行文及规定字数控制上都比较到位。可见,往年考生的答题及得分情况,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答题样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明确答题规范与方向,从而减少失误。 

4.细化流程要诀分析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解答,解读材料是前提,审视问题是要害,构思行文是关键。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小论文题解答的具体流程,并细化为可操作的步骤:

一是阅读审题,把握试题主旨:审题即判断题目的命题指向、明确试题的基本要求,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比如,作为史料题,要通过审视材料,包括引文提示、图片文字等,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观点联系起来解读,从历史发展的宏观特征中把握主题,选择*能用足提供材料并展示学生特长的主题进行构思。主题的确立要力求做到准、新、奇、小。

二是谋篇布局,构思答题框架:在小论文撰写之前,必须以材料为基础、观点为轴心,科学设计行文的结构与层次,一般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比如,史料题的基本结构为“三论”:概况材料、挖掘主题、提出总论—选择不同角度分论—升华、强化、启示的尾论。

三是史论结合,行文层次分明:以史论题为例,其行文的基本步骤为:表态总论—层次分论—总结尾论。四是修改润色,关注表达细节:历史小论文要有“历史味”,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历史不能假设,要注意不用或尽量少用“假如”、“如果”和“可能”等不确定用语。

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防止由于论文字数过多或过少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失分。考虑到很多省份已采用网上阅卷形式,教师要告诫学生书写一定要尽量做到清晰工整,以减少非认知失分。 

5.强化日常仿真演练

历史小论文题解答技能的提升离不开日常有针对性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是教师要精心选择并指导学生确立训练主题。主题选择必须依据当年《考试说明》,聚焦学科重点与社会热点,关注史学研究新视角。如“道路选择与民族复兴”、“大国崛起与中国梦”、“全球化与国际政治格局变迁”、“体制改革与民生幸福”、“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意识与海权争端”等。之后,在教师指导确立主题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自主选题,激发其创造性。

二是在日常训练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材料选择、观点提炼及论证能力的指导与训练,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与品质的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层次性、逻辑性、整体性和批判性。

三是在即时演练与评析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放大学生审题、答题的思维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失分的错误资源,及时进行针对性矫正,形成规律性范式;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总结,以便提升其解答的策略与技巧;同时,教师还要优化评价方式,增强学生作答的信心,进而克服学生答题的畏惧心理,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情绪与心态从容应答这类普遍感觉的难题。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小论文:西方崛起 下一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版权申明: 本站不上传及存储任何影音、图片及有版权的文件,内容均收集及采集自互联网第三方,尤其是各大影音及大型网站的分享平台, 由于系统采集缺陷,难免有疏忽版权及其他问题。如有侵权,请留言、评论或EMAIL告知,待本站修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