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和西晋统一》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首页 -> 下载中心 -> 信息社政 [ 录入者:佚名 | 时间:2011-02-27 | 作者: | 来源: | 浏览:885次 ] 改变字体:【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时期中国王朝更替的年表、朝代时序表;列举三国时期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势及经济发展,评价三国鼎立及曹操,感悟历史。

教学难点:

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感悟历史

(二)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堂教学,《三国鼎立和西晋统一》。

(三)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自主学习,思问结合,辨析感悟。

(四)教学流程或步骤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预习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长江滚滚东逝水》。

从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和歌曲入手,营造一个学习历史的氛围,逐渐融入。

导入

讲三国故事。

你知道的三国故事有哪些?

从学生熟知的故事导入,有兴趣,有话题。

活动

表达自己的看法。

看书阅读,找重大事件。

分析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分析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

找信息──各国疆界,都城,地理位置等等,请学生上台按三国地理位置画出三足鼎立的板书。

讨论、评价

谈感悟

说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简介《三国志》。

请罗列三国鼎立的形成、三国时期的统治、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重大事件。

1)出示《东汉末年形势》图,官渡之战的FLASH

出示赤壁之战的FLASH

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

出示《西晋统一》图

抛出问题。

1)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2)曹操究竟是“治世能臣”还是“乱世奸雄”呢?

3)出示《东汉末年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从图看,东汉末年到西晋,历史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三国鼎立在客观上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4)出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三国故事和历史,你有怎样的感悟。

区别小说与历史。

了解重大的历史事件。

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

联系阅读,归纳以少胜多的原因。

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各国的经济发展。

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学会评价历史事件。

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知道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

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结束

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

融入历史,又跳出历史看历史。

(五)教学测评

填表

时间

建立者

国号

都城

生产发展

二、课堂实录

(一)引入(语)

师:你知道刚才我们听的曲子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生:《三国演义》。

师:你知道的三国故事有哪些?

(二)师生活动

生:周瑜打黄盖、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

师:这些故事都是历史事实吗?谁能说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

生:《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是史书。

师:说得很好。简介《三国志》。陈寿本是蜀汉人,蜀汉亡后仕晋,撰魏蜀(汉)吴《三国志》六十五篇。《三国志》叙事核实,但不免过于简略。宋裴松之为作注和补,征引汉魏以至六朝著述一百数十种,引文首尾完具,并考订异同,足以补陈寿书的不足。《三国志》有了裴注,在正史类中,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最好的正史。

转承:听了这么多三国故事,我们来理一理三国的历史。

问题:请罗列三国鼎立的形成、三国时期的统治、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重大事件。

教师出示《东汉末年形势》图,展示官渡之战的FLASH,阅读书本中的三则资料,请学生分析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生:曹操善于用人,宽容,出奇制胜……

师转承:曹操在《龟虽寿》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表明官渡之战后,曹操有什么抱负?

生:统一全国。

师:出示赤壁之战的FLASH,请分析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

生:曹军不适应水战,劳师远征,孙刘联军巧用火攻……

师:赤壁之战有何意义?

生: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师小结三国鼎立形成的背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曹操通过官渡之战统一北方,想通过赤壁之战统一全国。赤壁之战曹军失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师: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找信息──各国疆界,都城,地理位置等等,请学生上台按三国地理位置画出三足鼎立的板书。

其余学生:填表格。

时间

建立者

国号

都城

生产发展

220

曹丕

洛阳

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221

刘备

成都

丝织业兴旺,蜀锦有名

222

孙权

建业

造船业发达,曾到夷洲

师:对板书评价。

师转承:各国经济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呢?这个国家下一步打算做什么呢?这里我们要先看一个故事。看完这个故事,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师:出示《西晋统一》图。

263年,司马昭出兵灭蜀。

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出示《西晋形势》图。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师:西晋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有兴趣了解一下其灭亡的原因吗?

出示晋惠帝的故事──《官私蛤蟆》,八王之乱,内迁民族乘机举兵……

师;你能从上述材料中得出西晋灭亡的原因吗?

生: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外忧内患……

师:316年,西晋为汉国(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317年,琅邪王司马睿于南方建立东晋,中国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师转承:理顺了三国的历史事件,我们来评价一下三国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师提问:(1)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评价历史事件

1:是退步。

2:是进步。

师:要辩证地看待统一和分裂。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但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又是一种历史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豪强势力的割据使东汉实际上已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在消灭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吴国和蜀国也是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师提问:(2)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乱世之奸雄”“白脸奸臣”;也有人认为他“文治武功,罕有其匹”。你认为曹操究竟是“治世能臣”还是“乱世奸雄”呢?请运用史实加以说明。──评价历史人物

生:是乱世英雄。他将北方各种割据势力消灭,形成北方统一,有颁布各种法令,使汉室乱象步入正轨。

师补充:也是治世能臣。官渡之战,奉天子以令不臣,占据政治优势,精于谋略,善于用人,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师:(3)出示《东汉末年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西晋形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到西晋,历史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三国鼎立在客观上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生:从分裂到局部统一,再到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中国古代史纪年表)。

师转承:三国时期,乱世出英雄,故事一幕幕上演,宋代大文豪苏轼有感而发,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出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生:齐读。

师:对三国故事和历史,你有怎样的感悟?

生:写感悟,谈感悟。

1:要学习曹操,要想成功,就要有远大抱负。

2:要当乱世英雄,就要不怕吃苦,要想出奇制胜,就要努力学习。

3:凡事要看得淡一点儿,我们在历史中,只是一颗尘埃而已,不要为自己的挫折过于悲伤。

4:要学会协作,要团结,孙权如果不与刘备联合,也不可能战胜曹操。

5:要想成功就要像曹操一样,不择手段。

师:其他同学赞成这位同学的看法吗?

1:不赞成,不择手段是不对的,大丈夫做事要光明磊落,走正道,要通过正当途径走向成功。

2:如果能成功,我觉得不择手段也有必要。

3:……

(三)结束(语)

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古为今用,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攫取智慧,吸取教训,为我所用,不重蹈覆辙。今天学习的三国历史和故事,给我们许多启发,请大家课后继续交流。教师播放歌曲《历史的天空》。(下课)

三、课后反思(自我评价)

(一)成功之举

1.历史课以故事为主,从讲故事导入,学生熟悉三国故事,会说一些,也感兴趣,导入自然。

2.以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原因分析为例,迁移分析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学生能根据图文资料进行分析,基本达到预设目的。

3.学历史要学会理顺时间和事件,让学生填表,学生完成得很好。

4.史地结合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板书要求学生有空间概念,即三国相对的地理位置,学生也画得不错,说明空间分布掌握得不错。

5.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是一种重要能力,本节课通过“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触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6.学习评价历史人物也是一种重要能力,本节课通过“曹操究竟是‘治世能臣’还是‘乱世奸雄’”进行探讨,从而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人物从其所做所为,功与过两方面去评价,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7.通过出示《东汉末年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西晋形势》图,引导学生读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形象而直观,得出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的趋势的结论。

8.最成功的是最后学生对这一堂课的感悟。如果每一堂课学生都感悟到了这么多,那么学习历史的意义就是不言自明了。

(二)不够之处

大部分学生都不阅读或很少阅读与历史有关的书籍,一是因为文言文难懂,不具备一定的古文功底,很难读懂。二是历史离现实毕竟遥远,不时尚,没兴趣。因此,历史课也很难上,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一言堂。本课最大的败笔就是教师讲得比较多,偏离今日提倡的“学为中心”,有喧宾夺主之嫌。

(三)再教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阅读相关书籍,做好预习工作。了解相关故事,课堂气氛会更活跃更生动;尽可能缩减教师讲课的时间。

2014-08-15  人教网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 徐丽丽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古代西亚国家》教学设计 下一篇《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版权申明: 本站不上传及存储任何影音、图片及有版权的文件,内容均收集及采集自互联网第三方,尤其是各大影音及大型网站的分享平台, 由于系统采集缺陷,难免有疏忽版权及其他问题。如有侵权,请留言、评论或EMAIL告知,待本站修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