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首页 -> 下载中心 -> 信息社政 [ 录入者:佚名 | 时间:2011-02-27 | 作者: | 来源: | 浏览:860次 ] 改变字体:【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地图和文字描述,说明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与特点。

2.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本性,明确战争的性质。

3.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用;懂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特点。

难点:先进科技成果的双刃剑。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突破重难点。

2.多媒体教学,图表展示,视频播放,带学生“亲临”战争,“体验”战场,感受战争带来的浩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图导学,

揭示主题

1.呈现图片:回顾《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说明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

2.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列强之间的矛盾最后是通过什么方式爆发的?今天就讲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导入课题。

学生讲出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及分布,并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比较容易认清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其存在就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另外,军国主义论调、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也是重要原因。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时让学生知道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是爆发战争的必然根源

战争的导火线

战争的扩大

主要战场和战役

战争的结果

1.看巴尔干半岛图,补充那里的情形。

2.展示图片并讲述:《费迪南公爵夫妇视察》,他们是谁?

3.他们的死亡带来了什么?

4.果然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了战争导火线,但是只有奥匈帝国打击塞尔维亚么?还有哪些国家参加进来了呢?

1.20世纪初,那里的民族主义处于空前高涨。

2.学生发表猜测

3.学生知道了他们的身份,纷纷说是老皇帝为了报仇而挑起了战争

4.学生了解参加战争的国家,比较发现这几个国家就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报仇其实就是为了抢夺。

看图讲历史背景,引出关键人物,全面认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诸因素,为学生思考战争的性质铺垫。

将史地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点明成为“火药桶”的原因。

1.呈现交战的各国示意图:分成了哪几个战场,有哪几个国家参与?为什么?

2.呈现图片“马恩河战役”(西部战线的重要战役)或者视频:《凡尔登战役》这是一次关键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学生在图上寻找分辨,欧洲受军国主义论调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驱使下,许多国家支持战争。从中

发现意大利“叛变了”,美国也加入了。

2.视频观看,轻声评论。

1.学生的意外发现,更能证明非正义的战争没有道义可言。

2.让学生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战场的血腥,激发他们对和平的珍惜。

1.战争的胜利一方是谁?

2.谁受伤最深?

3.战争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1.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2.学生总结回答:30多国家,15亿人口,3000多美元。

3.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规模空前。

1.以战争结果启发学生:弱国无外交,战争无正义。

2.战争中受伤最深的其实就是老百姓,激发学生珍爱和平,珍惜生命的情感。

课堂活动,

思维拓展

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利用图1-13和图1-14,让学生谈谈科技是把双刃剑,人类该如何运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巨大变化,深刻地改变社会面貌。如飞机缩短了时空,但当科技成果应用到军事领域,特别是在战争状态下,会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只有将科技真正用于提高生产力、改善民生,才有利于人类社会。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辩证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五、板书设计

\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优点体现在对课堂学生学习细节的把握和教学环节的精密设计衔接上

1.在上本课时,我充分运用史料,紧扣教材。适时、适度地增加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我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紧扣教材提供的史料来说明问题,这些史料包括文字、老照片、漫画等各个方面。如在讲述“大战前的欧洲”时,提供表格数据,以及漫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一战前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出现不平衡的表现及其原因。在讲述完原因后,我又以图片、教材中文字材料与学生一起探究了两个问题大战:一战导火线和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

2.我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如本节课就是通过设问“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会爆发?为什么?”“为什么说是帝国主义战争?为什么是非正义的?其中有没有正义的战争?为什么说是正义的?”等。这样层层设疑,提问疏导,前后呼应,突出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明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的战争。

3.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想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如教师通过凡尔登战役的视频和战后留下的照片,强烈视觉冲击使学生更理解“一战”对欧洲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破坏,并在此基础上感悟出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在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时,指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哪些是偶然现象(直接原因),哪些是本质(根本原因)。再如:分析一战的性质时,通过层层解析,培养学生分析事件本质的能力,等等。

4.在课堂设问方面要站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来设置问题,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思维、情感互动的场所;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将学生的闪光点融入课堂,使自己的课堂更具生命力和生成性;在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时,教师要能从旁做一些引导,共同参与到讨论中来,并关注课堂边缘学生。

这堂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教师牵引着学生主动地解决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总是让学生根据问题找答案。

2.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问题的时间不是太充足。教师有时多次的催促学生,讨论时间不充分,必将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效果。

3.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学习战争史的方法,注重“授之以渔”。

4.课后小结过于简单。课后小结要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它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模式上,变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为学生自己提问,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回答。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点拨和引领。

2.讨论的重点要放在实际方面。不是设计讨论就是为了讨论。

3.因人施问,有的放矢。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应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必须因人而问。

2014-09-12  人教网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 叶众喜 包锡照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下一篇《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教学..
版权申明: 本站不上传及存储任何影音、图片及有版权的文件,内容均收集及采集自互联网第三方,尤其是各大影音及大型网站的分享平台, 由于系统采集缺陷,难免有疏忽版权及其他问题。如有侵权,请留言、评论或EMAIL告知,待本站修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