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汽车何以跟反恐连着
>首页 -> 社会专题 -> 黑白社会 2016-07-31 来源:腾讯 作者: 【】 浏览:1036

自从有恐怖袭击以来,最令人恐慌的恐怖袭击是什么?不是人肉炸弹,也不是飞机撞大楼。因为这两种恐怖袭击都比较明显,比较容易控制。最令人恐慌的是汽车炸弹,因为汽车炸弹机动性强,速度快,而且隐蔽性很好。一个身上捆满炸弹的人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一架偏离航线的飞机很容易用雷达探测到;在汽车满地跑的都市里,一辆停在超市、娱乐场所、体育场、酒店等附近的汽车却不会让人产生怀疑,但是巨大的爆炸很可能就从这些汽车里发出。检测的难度增加了人们的恐惧感,也达到了恐怖分子制造恐慌的目的。恐怖分子制造汽车炸弹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各国政府对汽车炸弹采取的防范措施和探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科研人员正在为消除汽车炸弹而努力。

 

插播:土耳其汽车炸弹爆炸 冒死实拍枪击现场

汽车炸弹一般指安装于汽车内的炸弹,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车门或发动汽车后触发安装其中之炸药而引爆;亦有利用汽车的普遍性与机动性,隐藏于路边或冲过防护线,接近目标而引爆杀伤。常见于暗杀行动和恐怖袭击。   


汽车炸弹袭击数量最多


查阅一下报纸或网络上的新闻,发生最多的也是汽车炸弹袭击。比如,自美军进入伊拉克后,枪战、汽车炸弹袭击、绑架和抢劫等各类暴力事件急剧增加,社会动荡,伊平民生活艰难,许多人生活在死亡威胁的阴影中。大约有60多万名平民死于各种暴力事件,其中最多的是死于汽车炸弹恐怖袭击,有13%的受害平民死于汽车炸弹袭击。


汽车炸弹的案例

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市中心的一处停车场内,一枚汽车炸弹被突然引爆,造成汽车附近两人当即身亡,另有两人受伤。同一天,伊拉克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拉迪的车队当天上午在巴格达市区遭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拉迪幸免于难,但3名保镖死亡。袭击造成至少13人死亡,20多人受伤,死伤者多为平民。  

回放: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一辆押送囚犯的警车遭遥控炸弹的恐怖袭击,造成11人死亡、多人受伤。这辆押送囚犯的警车当天行驶到西北边境省下迪尔地区时,遭到路边的遥控炸弹袭击。爆炸还波及当时碰巧经过的一辆汽车。包括5名警察、2名囚犯和4名学生在内的11人在爆炸中死亡。当天,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市区西北部一栋警察局所在的楼房也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10余人受伤。次日,有人又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万豪酒店引爆了汽车炸弹,这次恐怖袭击已造成38人死亡、257人受伤。


这是发生在巴格达市中心商业中心凯拉代区一家餐馆外的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当时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凯拉代区的一家法院和一个签证发放处附近也相继发生两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共造成12人死亡、32人受伤。不久,凯拉代区再次发生两起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19人死亡、72人受伤。

近年来,世界上发生了不计其数的汽车炸弹恐怖袭击,类似的新闻已举不胜举。袭击中,无辜平民的生命遭受到巨大伤害,失去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生命。因此,不能不认真审视或积极应对汽车炸弹的威胁。


为何恐怖分子喜欢汽车炸弹


由于炸弹被加装在汽车上后,混迹于人群之中,很难被发现。汽车炸弹一般分自杀式汽车炸弹、远程遥控式汽车炸弹和定时式汽车炸弹等不同类型。纵观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各种恐怖袭击事件,汽车炸弹由于获取渠道多、改装简便、容易隐蔽、杀伤力大和以自杀性爆炸为主等特点,已经成为恐怖分子手中的“利器”,不仅令各国政府头痛,更是夺取了大量无辜平民的生命。
由于汽车炸弹多被恐怖分子以自杀式的方式实施引爆,再加上有现成的炸弹作为基础,因此制作汽车炸弹并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程序。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和传播的今天,恐怖分子已经走上了科技化和年轻化的趋势,他们通常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尤其受过恐怖组织的训练,在制造汽车炸弹方面可谓是驾轻就熟。比起人肉炸弹来,汽车炸弹现在已经基本上趋向于保全恐怖分子的性命,他们采取的是遥控引爆技术。过去一向以对讲机作为引爆装置,但缺点是有地域限制,恐怖分子需在现场附近,事情容易败露,因此十几年前的汽车炸弹往往是自杀式汽车炸弹。现在,遥控引爆技术进一步发展,恐怖分子只要将爆炸品附上一部手机,就能随时引爆。其原理是预先在手机上加装引爆装置,较普遍的是在手机加设一条电线,当引爆一方输入特定密码,启动附有炸弹一方的手机时,手机上的电线就会发出正或负极电压,接通炸弹的电极,触发爆炸。另一款手机炸弹则以“声控”进行,当附有炸弹的手机被启动,会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震动频率,同样可启动引爆装置。

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恐怖分子获得汽车炸弹的改装技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即使没有受过专门炸弹技术培训的恐怖组织成员,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相关的技术。一方面,有好事者在互联网上公布了汽车炸弹的详细制造过程;另一方面,恐怖组织也通过网络将组织内炸弹专家编写的各种汽车炸弹教材发布给散布于各地的成员。即使缺乏炸弹来源,恐怖分子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就地取材,通过日常的生活用品来制造炸弹。当年,伦敦连环爆炸案中使用的炸弹,就是利用染发剂、食品防腐剂、消毒剂等无害的日常用品制成。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纹身与刺青 下一篇遇不测如何更好保护自己?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