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长征目的地是如何确定的----为何落脚吴起镇?(四)
>首页 -> 社会专题 -> 历史天空 2011-04-12 来源: 作者: 【】 浏览:5031

23日,陕甘支队在派出小部队向东进发,造成攻打天水的假象后,主力部队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26日突破渭河封锁线,到达通渭县的榜罗镇。中央决定在这里休整两天,以便深入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针。

休整期间,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从这里的一所高级小学校得到很多报纸,从报上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北方的许多材料,以及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情况。这些报纸透露的信息,进一步证实了陕北不但有红军,还有一个拥有较好群众基础的根据地。这就更促使陕甘支队下定北上陕北的决心。

27日,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分析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和陕北的军事、政治、经济状况,正式决定改变俄界会议关于到靠近苏联的地区建立根据地的计划,选择陕北作为长征的最后落脚点,决定率陕甘支队到陕北去,“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同当地红军一起巩固和扩大陕甘苏区。榜罗镇会议是对哈达铺会议选定长征落脚点决策的正式认定。29日,陕甘支队按照中央确定的新方针,离开榜罗镇继续向北疾进,于10月19日胜利到达了陕北的吴起镇。这宣告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纵横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从而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任务。

在此后的12年多时间里,中共中央逐步把陕北这个长征的落脚点发展成为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此后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完全证明了中共中央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党史文苑》资料由ytsheu提供

长征目的地原本不是陕北:一张报纸改变红军方向

甘肃哈达铺,位于岷山脚下。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20日下午,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此处,从当地邮政代办所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活动的消息,遂作出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哈达铺有甘肃省长征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故址,占地面积4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另外,还有由382家店铺组成的约1200多米长的“长征第一街”。哈达铺是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被杨成武将军称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哈达铺“长征第一街”

哈达铺有一条红军街

下午,哈达铺灰色的天空像要下雨,著名的“长征第一街”上行人寥寥。起风了,白色如芦花般的细絮漫天飞舞。大杨树下,成片的明清古建筑一如70年前那样静静伫立。  

陪同记者采访的是箕达铺红军纪念馆的胡春玉——一个穿灰布军装、脸色红润的姑娘。据胡介绍,哈达铺明代以前叫哈达川,因当时商贸兴旺、摊铺众多得名。这里自古盛产当归,是驰名中外的“岷归”主要产地,加上地理位置适中、物资丰富,中央红军在这里修整后,为向陕北进军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准备。据说,当年毛主席在镇上转了一大圈后,只说了五个字,“这里真热闹!”

但第二天毛主席在关帝庙团级以上干部会上却作了长篇发言,中心意思是“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那里有徐海东!必须去!”

就在10天前的俄界会议上,中央的决定还是到“苏联边界去”。现在,怎么又改到陕北了?

这缘于一张报纸。

改变红军命运的报纸

在哈达铺红军纪念馆,记者见到了这张1935年9月12日出版的《大公报》。这是一张四开大报,竖版,其要闻版的大标题是《徐海东窜甘·陕匪势猖獗》、《陕北军事形势转变·刘志丹徐海东有合股趋势》......全版通篇高喊“剿匪”口号,却为毛主席提供了陕北红军“十分活跃”的消息。  

胡春玉带记者来到当年的邮政代办所,房间面积10多个平方米。“这里并不是邮局,”胡解释,“当年一个姓王的商人在这里做生意,顺便卖卖报纸,其中就有大公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等。哈达铺商人多,他们需要信息。却没料想,毛主席进镇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邮政代办所,从此改变了红军的走向。”  

很偶然,不是吗?但却又是一种必然,正如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所说,“一个民族的生命结成一种果实,是因为民族活动的目的在于贯彻它的原则。”红军到底应该到哪里去落脚,是毛主席在长征路上一直思考的问题。而哈达铺的这张报纸,告诉了毛主席红军最终的目的地。

“到陕北去,到陕北去!”  

“到陕北去!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创造了十几县广大的红区,成立了十几万红色的军队。到陕北去!到陕北红区建立根据地!”胡春玉为记者唱起了当年这首《到陕北去》。“这是红1军团1师宣传科长彭加伦作的词曲。当年这首歌,其实就是向全军将士发出的最新号令。”

团级以上干部思想工作是在关帝庙里做通的。今天,关帝庙依然很大,青草依依,牡丹寂寞。

“去年,曾任叶帅作战参谋的范希贤老人在儿子陪同下回到哈达铺,他清楚记得当年这里的繁荣。那时他还是红小鬼,曾去镇上的药铺抓过中药。范老对这里七十年不变感到不可思议,同时又很高兴,认为保护得好。他说红军从哈达铺走向陕北,才算真正走上了坦途。”

胡告诉记者,当年哈达铺人民对红军特别热情,其所属的宕昌县共有3000人参加红军,但大部在后来的西征中牺牲了。“这再次证明毛主席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中央红军要去苏联边界建根据地,所走的路必须穿过河西走廊和青海,路径与后来的红军西路军一样,会遭遇凶悍的马步芳匪徒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结局如何,很难预料!”

而1936年的红军西路军,在西征路上几乎全军覆没。  

哈达铺,一个商人代销的报纸改变了红军的走向——是偶然,又是必然。 资料由蒲阳名士提供

中央红军为何落脚吴起镇?

毛主席说:“不是这块地方,我们下不了地。”

中央红军为何落脚吴起镇?——访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刘煜

记者: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吴起现在已经声名远扬,但听说70年前中央红军抵达吴起前还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是这样吗?

刘煜:是的。中央红军落脚吴起镇纯属偶然。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踏上了万里长征路,到哪里去?战略方向曾有8次抉择,最终到陕北落脚。由于张国焘闹分裂,坚持北上的只留下不足8000人,不可能在原定的川陕甘大范围落脚。因此,俄界会议决定到中苏边境去占一块地盘。1935年9月18日,长征的红军部队进入甘肃省宕昌县的哈达铺进行了休整,并决定将一、三军团、中央纵队改编为陕甘支队。正当四处寻找出路时,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红军在哈达铺一个邮局找到一些旧报纸,上面登有阎锡山进攻陕北刘志丹红军的消息,中央红军至此才知道陕北还有一块根据地,有一支红军队伍,顿时欣喜若狂。毛主席在团级干部会上明确指出:“到陕北去,找刘志丹。”9月28日,红军到了通渭县榜罗镇,又了解到了更多的情况,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到陕北落脚。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进入根据地,宣告了长征的胜利。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免责申明: 除原创及很少部分因网文图片遗失而补存外,本站不存储任何有版权的内容。你看到的文章和信息及网址索引均由机器采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不同,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请勿拿本网内容及网址索引用于交易及作为事实依据,仅限参考,不会自行判断者请勿接受本站信息,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9/9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0条】 【关闭】 【返回顶部
更多
上一篇毛主席与贺子珍 下一篇中国远征军大溃退:唯一走出野人..
密码: (新用户注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

手机扫描

空间赞助

快速互动

论坛互动
讨论留言

有事联系

有哪个那个什么的,赶紧点这里给DOVE发消息

统计联系

MAIL:gnlt@Dovechina.com
正在线上:

版权与建议

任何你想说的